温馨提示:部分视频内容在pc端播放有问题,因为有苹果安卓视频格式兼容性问题,建议在app端体验。猛戳网站顶部菜单栏“龙鱼APP”按钮前往下载。 硅酸盐指的是硅、氧与其它化学元素 (主要是铝、铁、钙、镁、钾、钠等)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的总称,可以说无处不在,因此硅藻极易爆发。 ps: 1、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,因此水族箱中的底砂应尽量不选用含硅丰富的石英砂。为了控制硅藻的生长,就必须控制硅酸盐的含量。 2、褐藻和黑藻是高等级生物,如海带属于褐藻;黑藻则是类似于水草那种水生植物。 3、绿藻的体形多种多样,有单细胞、群体、丝状体或叶状体。常见的绿藻有小球藻和水绵。小球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,以淡水水域种类最多;易于培养,不仅能利用光能自养,还能在异养条件下利用有机碳源进行生长、繁殖,降解氨氮和亚硝酸盐;并且生长繁殖速度快,是地球上动植物中唯一能在 20h 增长 4 倍的生物。 2、硅藻和绿藻的进退哲学: 1)、在所有的海水、淡水、汽水等场所均存在藻类,甚至存在于潮湿的空气中。海洋中存在大量的藻类,包括硅藻和绿藻。硅藻无处不在,而绿藻则在浅水区; 2)、在水族缸中,光照时长、光照强度、绿藻 硅藻的关系 ![]()
绿藻主要含有叶绿素B,呈绿色,喜欢较长时间和强度的光照; 硅藻主要含有叶黄素(别名类胡萝卜素、胡萝卜醇、植物黄体素 由于硅藻的色素体中含有较多的墨角藻黄素,而掩盖了叶绿素的绿色)和少量的叶绿素C ;弱光下进行光合作用,叶黄素对光和氧不稳定,喜弱光,强光下容易死亡,这也说明长时间光照硅藻会消退的原因。 绿藻硅藻的孢子都一直存在自来水,所以开缸那天就存在,只是没有爆发的话肉眼观察不到 当光合作用(3,4小时左右光照)+ 食物(无机盐:硅酸盐),硅藻就满足爆发的条件了(叶黄素),绿藻则不适应较短光照(叶绿素B合成慢,得不到大量繁殖) 当光合作用(6,8小时以上光照)或 食物(有机盐、无机盐:氨氮/亚硝酸盐/硝酸盐/磷酸盐/多种矿物质氮磷铁锌锰...多因粪便或食物残渣导致)绿藻就满足爆发条件了(叶绿素B),硅藻则不再适应(叶绿素C)光线增强导致光合作用下降,对生产形成抑制作用。简单地说就是这种植物在弱光下就能达到光饱和点,此时的光能利用率是最高的。 不管是否是新开缸,爆硅藻并不代表着水质变坏,当有了光合作用爆发硅藻后,换水前大量吸收水体里的硅酸盐或强化长时间光照,硅藻就会慢慢退去;随着硝化系统的建立,氨氮、no2,no3、磷酸盐等出现,为绿藻提供了养分,配以一定光照光合作用,绿藻就开始蔓延; =====分割线 下文为转载文章 ===== 丝毛藻知识普及 丝藻是鱼缸中常见的藻类,属于绿藻门中的丝藻科,生命力顽强,由很多圆筒状的细胞相连而成,形成直列的丝状体,在根部有一个无色的细胞器,用以附着在岩石之上。 对于丝毛藻的引发原因,至今人们没有明确的定义,不过根据草友们的养殖经验,发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: 1.水太肥,当水过于肥沃的时候,水里面含有了大量的微量元素,给了丝藻一个很好的生存环境,甚至在德国人们把丝藻视为水质好的一种表现。 2.过量的金属元素,丝藻的存在与金属物质有很大的关系,尤其是铁元素的大量存在。 ![]() 缸内各种藻类知识普及 有的朋友问缸壁上长出的褐色东东是啥? 有的朋友在精心呵护养出的绿苔。 有的朋友在面对一缸黑绿一筹莫展。 有的朋友在羡慕别人的绿毯。 ![]() 这些绿色的、褐色的、黑色的都是栖息在缸中的藻类,可是不是褐色的就不好,绿色的就一定最佳呢?不完全是的,即便都是绿色的苔藻,也是五花八门,有的可以为鱼提供好营养,有的则必除之而后快。 ![]() 底栖硅藻——这种褐色擦还是不擦? 如果光线暗,缸壁上会率先长出这种褐色的底栖硅藻,这是一种很原始的藻类,生命力很强,在显微镜下单体呈长椭圆型——因为是褐色的,所以经常被称为“褐藻”,但其实不是的。 初生的底栖硅藻是一层膜,很容易擦去。有的朋友担心这种藻是不是有害,要不要擦除。其实它除了不太好看,并没有害处,鱼儿在饥饿时也会以它为食,有一些营养。 所以擦不擦,完全取决于你对鱼缸美观的态度。个人的意见是最好先别擦,或只擦观赏面,可以暂时留它一留。 褐色的底栖硅藻时间长了以后也会变绿,或长出绿色的藻类来。在显微镜下,这种绿色的附着藻个体呈圆形,可能不见得是同样的藻类。 ![]() 膜状绿色藻——长老了不容易刮 ![]() 在光线良好的条件下,鱼缸壁上有可能一开始就不长底褐色的底栖硅藻,而是萌发出浅浅的嫩绿色,非常好看。鱼在饥饿的时候,也会啃食这种绿藻。 这种藻经常被鱼友们称为绿苔。但时间长了,嫩绿色会变成老绿色、苍绿色、墨绿色,而且一块一块一片一片,有的长厚了还会结成痂。这种绿藻长势很快,而且附着力非常强,很难擦除——特别是在表面不很光滑的缸壁上,边角处不动用硬刷或钢丝球是不行的。特别是那层厚痂,直如水垢,即不美观,鱼也不可能以它为食,时间久了,腐烂的膜状绿藻会影响水质,所以一定要及时擦去。 不易擦除的膜状绿藻,用银行卡一类的小卡片可以轻易刮除,但如果结了痂就不太好办了,所以擦它要趁早。 ![]() 点状绿藻—— 必除 有的缸的缸壁上,会长了一点点,一簇簇的绿斑,一开始是深绿色的,时间长了以后有的会变成黑色,并长出黑丝来,看上去就像霉斑。有的虽不会变黑,但结连成片,弄得缸壁斑驳很不好看。这种藻常和膜状绿色藻和黑毛藻长在一起,很不好看,也没什么用处,一擦了事。 ![]() 黑毛藻——必除 几乎玩水族的人都讨厌这种东西。 黑毛藻即难看,鱼也不吃,是一种毫无用处的害藻。水榕的叶子上很容易滋生这种玩意儿,缸壁如果不经常擦的话,黑毛藻会长得很长,一丛一丛的。 这种东西,见到就擦了它,绝不能留。 ![]() 青皮——必除 光线强的时候,缸壁上有时会长出一层层的,厚膜一样的成片绿藻,厚到一定程度时,会自动卷起脱落,用手一揭就能揭下一片来。这就是“青皮”。 青皮是一种低等蓝藻,富含胶质,鱼不爱吃。所以会得到很快的蔓延。腐败和死亡的青皮会散发出一股腥气,而且烂藻会污染水质。所以青皮也在必清之列。 ![]() 丝状藻 ![]() 附着性短绒藻——好看而且好吃 https://imgoss.longzu.com/data/attachment/forum/video/201904/98e44ae39b7841954eda2b286b38e113.mp4 大家都喜欢自己的缸底能长出厚厚的“绿地毯”,但实际上,有的绿毯是膜状绿色藻,如果从缸上面俯视,斑斑驳驳的不会觉得多好看,但如果在缸的侧面降低角度看,因为视角的关系,绿色会连成一片,看上去就像是绿毯。 真正能形成绿毯的,是绿色的附着性短绒藻。很短、很绿、很软就像草地上的嫩草一样。 这种附着性短绒藻不仅好看,而且有一定营养,其营养性仅次于绿水中的单胞藻类,而且因为柔软密实,可以对鱼起到保护作用,防止鱼在缸壁上擦伤。 附着性短绒藻更容易生长在泥盆的壁上,在玻璃缸中,因为缸壁太光滑,且有鱼的啃实,所以不见得会附着得很好。 ![]() 有时短绒藻中会长出一簇簇的红色的长毛样的藻,是不是黑毛藻我还不能断定——比黑毛藻好看些。 ![]() 有时短绒藻之上,会覆盖一层黑色的厚痂,一块块的影响短绒藻的生长,这种东西要及时擦去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