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馨提示:部分视频内容在pc端播放有问题,因为有苹果安卓视频格式兼容性问题,建议在app端体验。猛戳网站顶部菜单栏“龙鱼APP”按钮前往下载。 视频文本: 龙鱼侧线孔的谜题 今天我们来聊聊龙鱼的侧线和侧线孔。侧线分布于龙鱼的头部和第三排、第五排鳞片的部位。而在头部又有若干分支:包含眶上管、眶下管、鳃盖舌颌管、横枕管,头部的侧线管没有特别要说的。第五排鳞片上的侧线孔非常细小,需要仔细观察才能看到。而体侧的第三排鳞片,即中间那一行鳞片是最为明显的侧线孔,也是鱼友关注的重点之一。 侧线孔是鱼的感知器官。拥有听觉、视觉、温度感知等功能。 鱼侧线能感受到鱼耳所不能感受的低频振动,侧线器官是听觉的辅助器官。鱼类通过侧线可以感知水压大小、水流方向、水流速度、水中物体的位置和其他各种变化。所以,它在鱼类的索饵、洄游、集群、生殖及防御等各种生活过程中均有一定的作用。许多实验证明:侧线既是鱼类寻找饵料、发现敌害及同种个体间相互联系的感觉器官;也是它们判别自己是否接近各种障碍物的感觉器官。同时有些鱼类能感受0.03~0.05℃的水温差。但在损毁侧线器官之后,则对水温的敏感程度明显降低,说明侧线器官也有能感受水温的功能。 侧线器官的管道内充满粘性物质。水中的压力变化传给粘液,后者传给管内的神经丘,从而引起其中感觉细胞的兴奋。黏液具有免疫作用、阻止异物和病原体侵入、保持体内的渗透压、减少在水中运动摩擦的作用等。 那么,侧线孔的大小与发色以及水质有没有什么联系呢? 如果你注意观察成年大龙鱼,会发现有的龙鱼侧线孔外源分布一些金色的反光,但有的有,有的没有而只保留细微的小孔,周围被红色或金色覆盖,这貌似证明侧线孔的大小和发色没有什么关系。并间接证明和光照的关系也不大。在没有科学的实验证明之前,我们姑且认为,龙鱼的侧线孔和发色没有必然的关联。 有的龙鱼侧线孔带着一条黑线,并从龙头至龙尾连成一条线,我们叫龙鱼的长侧线。侧线的黑色影线很重,虽然长大后会随着鳞片的增厚而渐渐消失不见,但在幼龙时期可以清晰的看到!这条线是日本人当年挑选红龙的关键看点之一,但没有证据证明有长侧线的鱼就一定是大红的鱼。 和侧线孔变大的另外一个说法,是水质变差。虽然说也没有直接的科学研究证明,但并不意味着此观点是正确或错误。可能仅仅是没有人或资金投入来研究,而来自老鱼友们经验性的猜想结论也让人感觉扑朔迷离。 那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,即水质变差后龙鱼的其他表现:比如融鳞,头皮褶皱,是否同时伴随侧线孔变大呢。 在翻阅了龙鱼书籍并查看大量图片后,发现融鳞、头皮褶皱、和侧线孔变大也并不是必然同时出现的。当然,维持良好的水质总归是没有错,除非你发现侧线孔有不规则的形状出现,有可能是寄生虫啃食所致,而水质变差是寄生虫爆发的重要因素。因此只要拥有清晰圆润边缘的侧线孔就可以,哪怕孔径稍微大一点的个体也是正常的,大可不必联想太多。 抖音快手等同步上传(全网同号:longyufans) |